东体:省超想持续火爆应提高技战术、制度联赛化、培养年轻人

发布时间:2025.11.03

11月3号那天,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登了资深媒体人葛爱平写的一篇专栏,里头聊了聊以后各地方办业余联赛该往哪个方向走。

前一天晚上,南通队和泰州队在苏超年度总决赛里碰上了,南京奥体中心一下子涌进来62329个观众,这个数不光破了“苏超”的纪录,连好多中超比赛的上座率都比不上。泰州队在点球大战里4比3赢了南通队,拿了冠军。这场地方联赛的决赛,大家都说是“草根足球的狂欢”。

热闹完了,咱们还是得问问:这场比赛的技战术到底咋样?它代表了啥?这么火的状态能持续多久?要是按职业标准来衡量,这场“苏超”决赛的水平,大概就跟中乙中下游差不多,跟中超、中甲比起来,差距还是挺明显的。这可不是贬低谁,就是说了个实话。

那这样的省际超级联赛,到底代表了啥呢?

这两年,全国好多省份都开始办类似的“省际超级联赛”。这现象背后,其实反映了一个大变化——足球不光是职业俱乐部的事儿了,慢慢成了地方身份的一个象征。以前在经济、教育、文化这些方面有的东西,现在被足球又给激活了。特别是像南通、泰州这种不是省会的城市,一场球赛就成了凝聚大家心的事儿。观众来现场,不光是为了看球,更是为了“咱们这座城”。这就是“省际超级联赛”能火起来的社会基础:城市荣誉感和普通人的参与感。

“省超”离咱们生活近,票价也便宜,球队里的都是本地的企业、本地的教练、本地的孩子。那种“自己人上场”的感觉,是职业联赛给不了的。它让足球又变回了“咱们自己的运动”。

不过,要想一直这么火下去,光靠情感可不行。体育的魅力,最后还是得看竞技水平。观众可以为了“城市荣誉”激动一回、两回,但要是比赛老是“拼体能、靠点球”,那热情肯定得减退。

所以,“省超”火了之后,要想一直火下去,我觉得得做好三件事:

第一,得提高技战术水平,不能光顾着娱乐,不然比赛就没啥意思了;第二,得有个明确的升降级机制,财务和球员注册都得规范,制度上得建个能持续下去的联赛结构;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,“省超”得成为年轻球员锻炼的平台,不能变成中年球员或者退役球员的“聚会赛”。

欧洲的经验,咱们可以学学。英格兰的第六、第七级别联赛,虽然是半职业的,但体系挺完整,观众也挺稳定。咱们中国的“省超”,就可以学学这种“金字塔式结构”。

“省超”的价值,不在于“水平能不能追上中超”,而在于它能不能成为中国足球的社会根基。当越来越多普通人因为它而踢球、看球、组织比赛,中国足球的整体环境才会越来越好。这,可能就是南通和泰州这场决赛留给中国足球的最大启示。

相关资讯